為什麼要打小孩?

問當家長的人。

兩三歲前的,講也講不聽,所以動手打了。

有效嗎?
有效啊。手一拿起來馬上就乖乖聽話。

所以這個邏輯是:你不聽我的話,打你,你就會聽話。那以後他去上學出社會,別人不聽他的話,他是不是也可以動手?
當然不是。


學齡的,懂事了,講理了,結果我講的話居然不聽還耍脾氣,不可原諒,就打了。

你知道他生氣的原因嗎?
我哪有那個美國時間。

喔,那你最好期望將來他青少年了比你高大時你還打得動。還有,最好你都別老都不要生病,躺著等人服侍,省著小孩說你怎麼講都講不聽就直接開打了。



問當老師的人。

印象中我那個年代,國中的老師會打人,原因大概都不出成績不到標準。

打成績就會變好嗎?

我不知道其他人的情況,不過我們班,那時不管男女同心協力一起作弊,務求把答案改得越接近標準越好。當然不然人人都到,太假,但是起碼在少一分打一下的情況下可以被少打一點。

現在從事教育業的人員呢?

什麼是懲戒權?什麼是「針對難以管教或嚴重違反校規的學生,經過小組嚴謹的討論程序後,可進行適度的體罰。」?

如果事情這麼簡單,打了就會聽,那幹麻學了那麼多的教學教法,兒童青少年心理學,簡直是浪費生命浪費時間。





你或許會說,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我們都被打過,還不是好好的活過來了。我也曾經這樣跟我自己說過。

那為什麼我們都不敢挺身而出為自己的權利說話?為什麼一個個被老闆壓榨從來不敢說話?為什麼一個個婆婆說母奶沒有營養就不敢繼續餵母奶?為什麼看到同學被霸凌卻不敢站出來挺身而出?為什麼面對爸媽提出無理的要求,就是沒有辦法誠實的跟他們說出心中的想法?

因為,我們並沒有學到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我們沒有學到「我們不一定都要一樣但是我尊重你的想法」。我們學到的是,誰有「權力」,誰就可以支使你做你不想要的事情。

還在喝奶的嬰兒,打了他屁股他就會不哭鬧嗎?是嚇傻了吧。還在探索世界的學步兒,打了他就會聽話嗎?有人跟他說過在浴缸裡玩水跟在水槽裡玩水是不一樣的事情嗎?如果大人都要好幾年才能學會一樣新技能,憑什麼認為他們能夠一講就記得而且還能夠配合不同社交情境做出不同的表情來?

成績達不了標準的學生,當老師的有捫心自問是不是試過所有不同的說法?是不是這個學生有學習障礙?或者是他根本程度還沒達到需要補救教學?沒有,那個年代,大家都說,大班制只能這樣搞。難以管教的學生,不是更應該加派人手好好輔導嗎?有那個時間組成小組,還「嚴謹的討論程序」,為什麼不拿來做更正向的處置?


不要跟我說,就是因為所謂「愛的教育」現在才會社會亂象百出。

一個被尊重的孩子,一個被體諒的孩子,一個被容許有空間慢慢長大的孩子,他對待人的方式也會是柔軟的。

一個被虐打的孩子,一個被辱罵的孩子,當他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是,自然也就更沒有什麼可失去的欺負別人。關我啊,打我啊,反正我都不在乎了。


教育或教養,是將希望別人對待我們的方式,如同投影機般的示範給他們看。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希望他們能夠經過思考與澄清,內化成為他們的一部份。

這不是無謂的姑息,事事以孩子為主寵壞他們。水杯打翻,教他蹲在地上慢慢的擦乾淨,以後大一點清潔工作發包給他好順利;講話沒有禮貌,請他好好的再說一回,呼暍媽媽,就不要回應他的要求。見到人不打招呼?奇怪,那人是你的朋友不見得是他的朋友啊,為什麼要打招呼?

三個月你抱得動,三歲你拖得走,三十歲時不聽你的,你還能打他嗎?



mummysa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有些孩子,天生就是要討人喜歡的。

不,倒不是會看臉色睜眼說瞎話,而是,高度的同理心,能夠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

休一就是這樣一個孩子。他在playgroup看到別人哭,會馬上拿個玩具遞過去給他,就希望對方有得玩就會忘記哭。聽到哥哥被媽媽念,會眼眶紅紅的眼淚垂在邊邊,很傷心很難過的轉身離開,問說怎麼了?跟你說因為你在生哥哥的氣。聖誕節,休一突然間紅眼眶,後來才想到可能是被前幾分鐘小叔跟兒子的衝突嚇到。

不,他不是軟腳蝦,更不是娘砲。就算大他十歲,要搶他的東西他還是會緊緊的抱著大聲喊著:這是我的不是你的,你走開。才不過跟大小堂哥玩了兩天,什麼東西都可以拿來當光劍輝,口中發出赫赫的聲響。爸爸問他:這樣說你懂了嗎?懂。那要不要照著做?我,不要。一點也不心軟也不賣你面子。但是爸爸擺出一附受傷的表情,他會勉為其難的做做樣子。平時講幾回都不聽,看我開始面有慍色,精神狀態好時會趕緊收歛一點,然後事情做好轉回來小狗眼跟你說:你現在心情好點了嗎?說起來,也真不知道是吃軟還是吃硬。

是這樣一個孩子,會眼睛瞇瞇的走向你,跟你說:我看見兩個媽媽。接著往前往空氣各親一下說,我親了你們兩個;是這樣一個孩子,看見哥哥身體不舒服,就自己安安靜靜的在旁邊看書不敢吵鬧,輕輕撫著睡著哥哥的臉頰。是這樣一個孩子,不管手上拿的是自己多喜歡的東西,總是念念不忘要全家四個人一起分享,尤其是哥哥,一定要有一份。

也是這樣一個孩子,看到坐在沙發上編織的媽媽,居然沒大沒小的打招呼Hi, knitting girl。

真是敗給他了。


mummysa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年一度的聖誕節又要到了。每到這個時節,就是孩子喜悅,家長跟老師愁苦的時候。或者也不能這樣說。其實要過節大家都是喜氣洋洋的,但是買禮物辦派對排表演緊鑼密鼓的一連串下來,恐怕連聖人都要呼呼喊累,更別說天天要第一手應付過嗨小孩的成年人了。

這天孩子們各帶了一點零錢到校。學校辦了Christmas Fair,大抵就是家長領些紙啊布啊等材料回去做手工藝,做好帶回學校便宜的賣給孩子,營收就補助學校添購器材。還有客串的聖誕老公公,小孩子可以輪流的過去打招呼,幼兒園的老師得特別叮嚀孩子們先去上廁所,很怕聖誕老公公等會膝蓋全濕啊。

這學校是這樣的,大的跟小的成雙子班,四年級的來帶幼兒班,三年級的來帶學前預備班,大的帶小的逛市集買東西,可愛極了。

中午接休一回家時看他袋子裡空空的,打開錢包一看,只花了一個銅板,買了一個糖,其他的錢幣全都原封不動的拿回來,問他,他說沒有什麼想買的。金寶,則一如以往的錢花得一毛都不剩的回家。照過去他回家說的,想來大概站在攤子前面盤算很久,怎樣才能把他喜歡的東西都買回家而且剛剛好不會透支。

回到家孩子們當然你一句我一句的喳呼,我手邊削皮拍蒜頭手沒停過的邊忙邊回話。金寶講著他買什麼東西花多少錢,突然話鋒一轉說:媽,你知道那個餅乾多少錢嗎?我跟你說,那個本來是一塊10p(注一)的,快要賣完時,他們說10p可以買兩塊。我剛好剩下20p就趕快跑去買,20p就買到四個耶,剛好我們一人一個。

我大笑說:你真是我兒子啊。

正在旁邊泡茶的先生悶著不敢大笑出來只回了說:啊這種時候就變成你兒子了(注二)。




注一:大約台幣五元。
注二:小孩很皮的時候我總是這麼說的:你過來看你兒子幹的好事!


mummysa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大概是過去工業革命,大概是婦女早就走上職場,少了個天天在家處理三餐的人以及工作時間漫長,英國的罐頭及冷凍食品,一直是洋洋灑灑令人讚嘆。從小到出社會都住在菜市場樓上,爬個三層樓梯就可以買到新鮮的青菜雞鴨魚肉的我,自然一開始不會理會這些在母親眼中總是次級品的貨色,但是住久了,看多了,而且英國畢竟不是什麼四季如春的地方,甚至婆婆都有幾道運用罐頭的菜色,也就學起來了。

這陣子大雪,眼見冰箱已經越來約空,做菜的同時也順便複習我最愛的這兩道。

兩道都是利用蘑菇濃湯罐頭Cream of Mushroom。去超市在罐頭湯品處一定找得到,不過畢竟是罐頭,連MSG也是會有的,這,還請熱愛健康飲食人士注意。各個品牌的濃湯配方多少不同,我習慣用的是Batchelor單身漢牌,當然你也可以用Andy Warhol的康寶牌。

CREAM OF MUSHROOM.jpg


Chicken Supreme至尊雞肉米飯

材料:
蘑菇濃湯罐頭一罐
吃剩的難吃雞胸肉(火雞肉也可)
冷凍裡的青豆玉米粒

步驟:
濃湯放在鍋子裡小火加熱,把冷凍蔬菜加入(無須解凍),按包裝上指示時間把蔬菜煮熟,倒入切碎的雞肉,小火煮滾,熄火。

搭配白飯食用。

變化:蔬菜也可以搭配菠菜/花椰菜。不過都得分開煮比較妥當。

Tuna Pasta Bake 焗烤鮪魚義大利麵

材料:
磨菇罐頭一罐
鮪魚罐頭一罐
紅椒切碎
青蔥切碎
乾燥義大利麵約四人份,捲捲麵或水管麵都不錯
牛奶適量
切得(Cheddar)起司適量刨絲


步驟:

烤箱預熱到攝氏兩百度
一鍋水煮滾照包裝把義大利麵煮熟。
另起一大鍋, 熱少許油,把切碎的紅椒青蔥炒軟,轉小火把濃湯跟牛奶倒入,加熱均勻,熄火。
鮪魚罐頭去掉液體倒碎,倒進鍋裡,煮熟的義大利麵涖乾也倒入,攪拌均勻。
放入可進烤箱的淺鍋,鋪上起司絲。烤至金黃即可。

搭配大盤油醋生菜食用。

變化:蔬菜可以加進花椰菜(切小顆進微波爐淋一點水幾分鐘就熟),冷凍青豆玉米粒也可。有麵包粉breadcrumbs的也可以加進去跟起司一起烤。

這食譜也可把小孩叫來幫忙。記得把刀子換成剪刀請他們剪蔬菜,手動刨絲機處理起司,攪拌等工作都可以交給他們。


mummysa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週三傍晚,說是快六點但是已經全黑,天氣異常的寒冷,冷到窗戶都是一片霧氣。我全身裹好大衣厚帽手套,裝備完全才轉身關門,把那溫腦與喧鬧關在門後,踏進夜色裡。

雖然不到十二月,但是街景與櫥窗擺設,已經很有濃厚的聖誕氣息。一個人疾行趕著去坐公車,腦裡卻是突然想到好幾年前的場景。

那年金寶才剛在夏季出生,還是好小的嬰孩,我總是習慣在傍晚時分推他走一走散步看景色。冬天冷,就把他裹得暖暖的放進推車裡,有時候還會把應該是檔雨的遮雨棚也拉下,就怕他受寒。那天,約了先生等他下公車一起走路回家,大概是工作忙,遲了,我跟金寶在購物商場的廣場坐著等著。我怕他無聊,把遮雨棚拉了起來,臉湊近去,跟他邊笑邊唱了好一會兒。

那是個最辛苦也最容易回想起來的時刻。

那時先生還要天天出門進辦公室,他一出門,家裡就只剩我們兩個。說起來,我真不是天生當母親的料,也不知道跟嬰兒能夠大眼瞪小眼多久才不會無聊。還有一種新手父母的焦慮:是不是要給他看點顏色鮮豔的圖片?聽古典音樂?唸古詩還是古文觀止?身邊充斥著許多資訊,而我想要的,不過是好好睡滿八小時不用在半夜起身。

不過良心我還是有的。從來不曾把嬰兒丟在電視機前面自己上網還是聊天,金寶頭回看電視,恐怕都是兩歲之後的事情了。扣掉睡著的時間,還是有許多時間要打發,因為自己坐不住,連帶的就把小孩也帶出門,我常說,我們在家裡的時間,大概只有睡覺跟吃飯(餵奶)時。

運氣好,家裡附近不到十分鐘的路程就有兩個Playgroup。饒是如此,還是得眼睛看著顧著。在還沒交到朋友時,即使到了playgroup我們還是在兩人世界。我在旁邊觀察著他的一點點小小的進展:會微笑了,會捏東西了,會爬了,會走了。然後在背後,看著這個孩子漸漸走入我不會完全理解的世界中。

這個孩子走遠了,接下來了休一。

休一一歲前,先生幫忙了很多,一歲後,我處理的時間比較長,跌傷了身體不舒服了,休一只要媽媽,誰都不要。休一笑起來像朵花,我最喜歡把他的臉捧著,額頭對額頭,看著他清澈無邪的雙眼,讓我會打從心底微笑。這個時候,天底下只剩我們,躲在自己的泡泡世界中。

如果說對待兩個小孩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大概就是對休一更多了份包容。大概是真確知道自己不管做什麼,小孩自有自己的想法長法,不是我們能掌控的;不管他現在這樣那樣,將來會怎樣哪樣,其實也無法預測,所以,只能這樣一天天一點點的走著。

很快的某天,泡泡就會被戳破,而我們,只能給予彼此祝福。



mummysa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根據我跟先生的觀察,休一應該是屬於那種有圖像記憶的人。所以他只要看人家做過一回,即使年紀不過三歲,動作都可以學得八九分,舉凡撞球/羽球/撞球/足球/舞蹈等體育項目皆是。

比起八風吹不動的金寶,他一整個人是靈巧也快速很多。暑假時,一個夏季活動,很大的公園,上百對的親子。這孩子已經搞丟媽媽過。

要知道,當媽媽的多少清楚孩子的個性。向來,兩個孩子出門,我眼睛幾乎不會離開休一。金寶個性謹慎,有處理事情的能力,能夠流利對答,我是比較放心的。這天我不過轉個頭去處理一下金寶的問題,再轉回來,這個孩子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

很快的在週遭的攤位望一眼,完全沒有蹤跡。找來找去,本來不擔心的我都漸漸擔心起來。拖著金寶找休一太慢,我把金寶請到遊戲公車上,那裡有樂高,囑咐他在那裡拼樂高,等媽媽找到休一再來叫他,就離開了。

擔心休一不知是否跑去公園裡的遊樂場,急急走去。才走到一半,手機響了,原來是一起約同前往的媽媽朋友們看到休一在前方主控台趕緊打來通知我。這才知道,跟哥哥比起來,一直被以為什麼都不會的小小休一,居然自己找到工作人員拉住對方衣角說他把媽媽弄丟了,對方人員一問,他居然也完整的答出媽媽的名字。眼淚一顆都沒掉,裝得一付很可憐的臉,跟著工作人員去廣播處找媽媽。朋友後來跟我說起,邊說邊笑。

事後曾經想過要不要隨機講習,教一下電話號碼門牌號碼,但是他連123都還不會數;要不要跟他說跟緊媽媽不然會走丟,想想他根本打從心裡覺得是「媽媽自己走丟」的吧,於是作罷。

只是這個神出鬼沒的奇怪現象一直沒消失過。

走路去上學,先生在前面裝白癡大喊:快來追我快來追我,轉頭一看,剛剛明明在後面追他的小孩不見了。整條街的人都覺得他瘋了。然後往前走,一張小臉在蕃茄叢後探出來說:「你看,青的番茄!」你不是應該在爸爸後面的嗎?How? When? Why? 人人頭上一臉問號,沒人有答案。

一直到那天在玩具反斗城休一又憑空消失五分鐘。我親眼看著他拉開玩具小車正要踏進去,側個頭看看金寶在哪裡,轉回來,人,又!不!見!了!How? When? Why? 不是要踏進車子的?難道往前走去了?我交代先生留在原地(巧虎教的,不過好像對象錯誤?),往前找去,沒有。不得已,我往後頭走過的地方看,居然在他才剛剛駐足過的地方找到他。

原來我們夫妻經過社會化,又一直被非常有理性跟邏輯的金寶慣壞,完全忽略休一這個孩子完全是不按牌理出牌的。你覺得他會出現的地方他根本不屑一顧,合邏輯的推論他完全不買帳。

這個帶著任意門的小孩(先生的說法是Tardis)就這樣天天在家中製造一連串的災難與笑料,當媽媽的好像完全沒有什麼功能,講什麼教什麼,好像也無關緊要,不過就是收拾殘局罷了。


mummysa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Nov 03 Wed 2010 05:40
  • 效率

快到豐收節了,不同於台灣的一排演就是一整天,這裡大概就是快到的前幾天,把要登台的歌,拿來天天唱個一回。

看著他們練習。大家排排站好,老師拿出一袋食物跟包裝盒開始喊:茶葉!餅乾!香蕉!蘋果!義大利麵!小孩聽到,一個個舉起手來接過拿好。喔,原來是已經事先分配好的。

全班三十人這樣分下來,起碼五分鐘就這樣過了,連歌都還沒開始唱,但是動手接過的那個剎那,孩子臉上是有光彩的,彷彿在說:你看!我有認真聽!我有記下來老師分給我的是哪份。

幾乎可以想到台灣的情況。老師大概會說:這麼小才四歲,哪記得住。來,排好,拿到哪個就是哪個,反正拿到就會說了,這麼沒效率還等他們舉手拿。

這裡的老師對孩子有信心,尊重他們的能力給他們工作,他們就會嚴肅的對待。

四歲的學前班正式教學時間寥寥可數,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自由選擇」,一桌桌不同的活動有的是串珠,有的是堆黏土,有的是沙子坑,起碼有七八種活動讓孩子自由選擇。重點是:結束就是要自己打掃環境,黏土歸位,架好的軌道拆開放進箱子裡,扮家家酒的道具服脫下自己掛好。老師鷹眼半點不馬虎,沒收好的她就示範要如何收好,花上半個小時在所不惜,即使上學時間也不過三小時!除了簡單的洗手如廁,進了教室自己掛外套選書換書放進書包裡,想去小花園玩耍因為有人數限制得自己去小籃子拿手環套好,都是要自己來。

五歲進了一年級,除了基本的自理能力,連學習都開始要對自己負責。每週有不同的「本日工作清單」,做個模型寫張小卡之類的,自己作完一樣勾一樣,人人都有自己的表。老師ㄧ個個一組組叫來的時候,沒被叫到的就是分配時間把這些事情處理完成。這跟台灣的排長班長大不相同,不是誰的能力特別好所以有權力管別人,你就是自己的主人,你得自己負責,沒有推託。老師跟你進行過一對一了,麻煩你把自己的名字從單子取下順便去叫後面那個同學。學生很習慣了,因為有工作吸引他們,而且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愛跟步調進行他們的學習,自然就沒有時間與精力搗蛋作亂。

很多人以為幫小孩都處理好,或者是大家整齊劃一全部都一樣,辦事效率最快。但是長遠看來,從小就被大人支配操縱的孩子,長大如何能夠學會做自己的主人呢?於是華人家長,孩子大了還要幫忙找配偶,找工作,帶孫子,一輩子不得清閒。

這到底是誰害了誰呢?


mummysa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Oct 25 Mon 2010 03:33
  • 冬陽

溫帶國家,真是四季分明。

進了十月,天氣一天天冷了起來,加上日照時間減短,小孩縱然七八點就上床睡覺,起床時間仍是一天天往後延,加上兩位更愛賴床的父母,上學上班天,時常匆忙。

好不容易熬到half term,算是學期中的短假,一個星期不多不少,我打從心裡由衷的散發出「啊終於要放假了」的感激。週五的夜晚徹底的熬夜,慶祝假期的開始。週六清晨八點起聽到小孩走路翻書的聲響也完全不急著幾床,先生下樓去泡茶,我則在床上慢慢的醒來。終於起身,已過九點。煎了香腸炒蛋,切了蘋果香梨,烤好的吐司還切成長條,真的是時間太多。全家難得可以穿著睡衣慢條斯理的用餐,終於可以不用「快點啦剩下五分鐘要去刷牙」的趕。

晴空萬里,但是已經學會不被表象欺騙。是冷,但是比預期中好些,起碼難得穿上絲裙的我沒有冷到打哆嗦。出門前先生看到我畫了妝穿了裙直說有「中產階級yummy mummy的感覺」,我則笑說就是開襟毛衣加及膝花裙嗎?那趕快再加件Boden外套就更像了。兩個孩子說到要出門,很快各自著裝,最後都穿上厚厚的外套。

剛到公園沒什麼人。繞是昨夜大雨,沙坑溜滑梯都還見水漬。不知道是年紀到了還是因為濕,玩起來礙手礙腳,兩個孩子在身邊轉來轉去。先生跟我手搖一搖,請兩個小孩「就去遊樂場後邊的森林探險吧」。換成其他地方我大概不敢,只有其中一個我大概也不敢,但家裡兩個小男孩一個天性謹慎小心,一個字典裡沒有危險兩個字,剛好相輔相成,叮嚀兩個要照顧彼此就讓他們去了。我跟先生埋在報紙堆中,好一會兒回過神才想到要過去看看。

也不知道他們在哪裡探險,反正是在視線見不到的地方。先生找到他們時候據說他們玩得正開心完全沒有問題,不過領到他們時是在公園的另一頭,大的認真的在看別人打網球,小的在先生監督下拿樹枝騷擾螞蟻。沒過一會兒,兩個小孩一起爬樹,爬到頂端還要照相。弟弟被哥哥不小心踩到腳,哭著下來找媽媽,安慰一下哥哥道個歉,又繼續爬。

金寶是書生,剛剛路上買的一本雜誌一直想翻,想說玩得差不多了可以讓他坐下來看一下。休一大概看哥哥不爬樹了他也無趣,就跑去看別人做運動。看起來是一對一的健身教練,休一在那裡盯著看了好久好久,要去把他帶開,他倒是拿著兩根樹枝說「我在等種子長大」。接著就示範其中一根樹枝把泥土撥一撥挖個洞,找到一顆不知道什麼來著的種子,然後再把另一根樹枝也插上,voila,好抽象的種子就長大了真是神奇。

感謝溫暖的冬陽,假期就這麼慵懶的展開。


mummysa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還記得金寶三歲多的時候,那是個陽光明媚的夏季。

帶去公園,因為休一剛出生沒多久,正要餵奶或是需要安撫的時間很多,我無法步步跟在身邊,叮嚀金寶不要跑太遠,待在媽媽可以看得到的地方,也就自己跑開去玩了。他偶爾自己玩,偶爾看到投緣的小朋友,先是在附近玩,在旁邊轉來轉去,接著就開始打招呼:「我叫金寶,我三歲,你叫什麼名字?」然後就交上朋友一起玩了。

看在眼裡總覺得樂趣無窮。

成人的世界裡,有同學同事變成的朋友,部落格網路聊天室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這樣萍水相遇只因為看對眼而變成朋友的,還真是孩童專享。一起玩過,也沒有交換電話地址電郵保持聯絡,過幾個月,同個城市不同的地方見著,還是可以馬上認出,手牽手就一起去玩,實在令人欽羨。

邁入十月,卻難得有個飆上攝氏二十度高溫,艷陽高照的週六。全家慢吞吞的起床,裹著睡袍人手一杯奶茶,直到中午才去公園玩耍。金寶拿掉輔助輪後的兩輪腳踏車騎得很好了,前前後後騎了好久,休一已經爬樹爬了很久了金寶還在騎車,百般無聊的他突然眼睛一亮,指著樹叢說:我朋友(my friends)!

我跟著他過去看,沒有啊,沒有我認識的小孩啊。倒是有兩個個頭跟休一差不多,一頭金色卷髮的小男孩在那裡玩。休一跟金寶路線不同,他完全也不試探,就直接走出去,指著他手上拿的秋季落枝上連著的黃葉說:這是我的雨傘。於是三個小男生就湊在一起研究「這究竟是不是雨傘」如此開始他們的友誼。

小小休一也走到這一步了啊。

三個小小的亂髮在樹叢間穿梭,三個人輪流當頭,爬上爬下手啊臉啊都是泥土的鑽出來。對方兩個小男孩是差了一歲的兄弟,一個四歲一個三歲,果然就是跟休一差不多的年紀。M跑去找爸爸拿玩具時,還特別多拿了一個給休一玩,C拿李子吃也多拿一個給休一,休一則是找出自己的足球,獻寶似的拿給對方看。接著三個小男生在地上時而滾來滾去做體操,時而拿樹枝做ant bothering,休一也完全忘記他本來要找金寶玩的這件事情。

踏在交朋友的路上,人生,越走越是廣闊了。


mummysa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九月中旬,開學才兩週,我們全家一起去了三天兩夜的露營。

兩個兒子,一歲兩歲就開始有露營的經驗。我不大清楚先生是怎麼有能耐這樣玩,總之每次回來他都說好累,但是隔年還是包一包就上路了。今年夏天,他還居然一個人帶了兩個小孩去參加露營盛會,小孩回來滿身灰頭土臉,但是說起三天內的活動兩人都是滿滿的笑臉。

初體驗的是我,蓋本人從小就是城市土包,一輩子從來不覺得睡在帳篷裡沒有棉被沒有床墊,還沒有乾淨的沖水馬桶淋浴設備怎麼可能會是有趣的事情。參加音樂季聽演唱會?喔,不,謝了,我沒有那個能耐三更半夜不睡耳邊還有震耳欲聾的音樂,本人心目中的理想旅遊是豪華渡輪三月遊。

究竟是如何下海的?追根究底是本人愛湊熱鬧的惡習。金寶的同學媽媽們約了要一起去慶祝開學(咦?不能去吃飯喝酒簡單慶祝嗎?),說去年也去了大家感覺都很不錯,問我要不要一起去。兩個小孩其實想了很久希望媽媽跟著一起露營,同學們家裡也都有小弟弟小妹妹,這麼一來兩個孩子都有玩伴不會煩我,這些媽媽也都算熟很好聊天,算盤打打,似乎是個好主意?就差先生上網下訂單了。

這幾年英國流行「豪華露營」。說是露營,但是住在搭好的小木屋還是帳篷,有地板有床有桌,有的甚至還有獨立的衛浴設備,除了是在大自然裡,其實根本就是民宿/旅館。我其實很想直接訂這種的,但是大家都要搭帳篷,這樣就沒辦法同一個營地,而且豪華露營花費也驚人許多。不過,我最擔心的上廁所清洗都不是太大的問題,我們的營地有幾間廁所,還有淋浴間,也備有清洗碗盤的水槽。只是歐洲的九月不算溫暖了,我們露營的那週末,剛好是第一個有秋天氣息的週末,太陽一落,整片草地就成片的結霜,半夜如果要上廁所,就得拉開帳篷走過草地,簡直是酷刑。小孩倒是好處理,三歲的休一晚間還包著尿布,六歲的金寶不包尿布,但是清晨醒來內急時,我就直接打開尿布請他就近方便也還算容易。明年真要再來一回,我慎重的考慮投資露營型的小馬桶一枚。

搭帳篷一點也沒有想像中的難(其實也不是我搭),特別是兩個大人一起動手,大片的拉一拉,長桿子架進去很快大體的樣子就有了。我以為我家的有兩間房一間客廳的已經算大的了,沒想到別人家的還有extension還是四間房的!比較麻煩的是小孩在身邊團團轉,你一邊蓋他們一邊解體。不過一但有玩伴分散他們注意力,動作就快很多了。一大片一望無際的草地,完全沒有視線死角,小孩可以愛怎麼跑就怎麼跑,可說是相當安全。營地裡還有掛在樹上的鞦韆,有小溪可以涉水,抵達的當天去探險時已經快要天黑了,還打著手電筒去。隔天早上,幾個孩子迫不及待的就自己組團出發。五歲以上的幾乎都可以沒大人陪同,前提是要在一起,不可以有人落單。有幾個一腳滑倒整屁股泥,雨鞋踩在地上喳喳有聲,一倒出來是滿桶的爛泥,超級精采的(當然不是我家小孩才會覺得精采)。倒是後來一位資深露營媽媽分享,她說她們在蘇格蘭長大,天氣自是比英格蘭更濕更冷,所以他們一定隨身帶很多大垃圾袋。除了裝髒東西打包好用,涉溪採爛泥一樣好用:一腳一個先包好在踩進雨鞋裡,溪水高了就往上捲拉好,完全不會打溼。就算從鞋邊進了水,水倒掉,一樣乾淨清爽。還有,所有衣物都打包在密不通風的大塑膠袋裡才放進行李箱,這樣就不用擔心帳篷淹水所有衣物全泡水的問題。之前姪子去童軍露營,因為大雨所有行李全泡水,整週沒有乾淨的衣服穿,據說一週後回家不只衣服發霉,連人都發霉了。

晚間(其實不過七八點)太陽下山後,就到了營火升起的時刻。頭一晚因為白天小孩都還有正常作息我們就讓他一起加入營火時間。大家一起烤棉花糖,輪流講笑話唱歌,即使笑點完全不同,卻也突然有種回到救國團的感覺。之前七月先生帶孩子露營時,太陽九點還高掛,孩子一個個都睡不著搞得太累很難處理。雖然九月不如盛夏溫暖舒適,但是因為全家都怕曬,一曬就這個頭疼那個想吐的,加上這裡秋季太陽起落的時間剛好跟孩子作息差不多,其實感覺優點多很多,冷,也不是問題,正如先生所說「沒有不適當的天氣,只有不適當的衣著」,多包幾層也就是了,跌倒還比較不容易受傷。

烤完棉花糖,刷了牙換了睡衣,沒多久孩子就呼呼大睡了。托本人天生體質超級怕冷之福,我硬是要求先生把家裡的三床棉被都帶了。果然夜裡溫度直降,根本跟電冰箱差不了多少。完全不用洗澡更衣,直接穿著外衣連fleece都還裹著就鑽進被窩裡。打氣的床墊比我想像中的舒適,起碼不會感覺身下的潮濕或是硬石。早晨起來看到孩子窩在一堆棉被中露出來的小臉真是分外可愛。

露營怎麼能夠不吃油孜孜的英式早餐呢?不過我家又比別人家偷吃步,在家裡就把香腸培根都煮熟了,火一點,只需要加熱,不用擔心煮熟沒煮熟的問題。其實不光是早餐,我直接把冰箱早包好一包包的剩菜剩飯全都帶出來放在小型的保冰箱裡,朋友們看到我們中餐吃有蔬菜的炒麵都覺得非常驚奇。我聳肩:不過是剩菜罷了。雖然夏天食物容易腐壞可能不適用,不過如果是秋冬,我自己還滿推薦這個方式,真的可以省了很多空間跟時間。

吃飽飽的就去走小徑探險,我跟先生一人帶頭一人墊底就帶了四個小朋友出發。沿途看到好多像圖畫書裡顏色鮮豔的毒菇。休一沿路撿小樹枝,金寶研路跟他朋友聊天說笑。心得是,露營絕對不能只有自己一家走,絕對要呼朋引伴,最好是孩子的朋友。我已經在期待明年我連跟都不用跟,他們自己就可以玩一整天,我可以坐在營火邊邊讀完一整本書(記得一併買下可以帶在頭上的小燈,夜裡可以繼續讀)。話說回來,這是我出發前的念頭,玩過一回,回程路上兩個小孩在後座昏睡成一團時我倒是跟先生說:明年他們兩個一定要負擔更多的雜務,我也想一起去探險玩耍啊!


mummysa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這天我帶著金寶跟休一北上找朋友,坐火車。

一個六歲一個三歲,坐火車其實不難了。我大概可以知道路上會發生的狀況,比方說是金寶會暈車得提醒他不要一直看窗外,休一想站起來時得丟一本目錄給他看,回程時如果兩人累了餓了就給小盒早餐鼓片一盒可以吃很久的鎮住他們。

比較麻煩的是轉火車。

這回回程,兩班之間抵達與啟程只差八分鐘。緊張刺激的景況大概好比從淡水紅線轉板南藍線。幸運的是休一已經在推車裡睡著了(還好帶著推車),火車快進站時我趕緊跟金寶說:記得媽媽說只有八分鐘嗎?因為火車接軌慢了些,我們剩下不到八分鐘的時間(其實是只剩四分鐘了),到時一開車門我們就得跑了。

果然車門一開,我們兩個拔腿直奔。不巧坐在最後一節車廂,前頭還有本來就停靠的前班列車,簡直是個史上最長的月台。為了省時,我推著推車開道,金寶就在後面追趕。他其實不是什麼運動好手,六歲只有四歲的身高,我ㄧ開始還擔心他追不上要喊著媽媽等我。並沒有,只除了開口提醒我跑進黃線裡危險要小心,他一路專心的跟著在我身後跑。

終於穿過甲區月台。緊接著是人潮更洶湧的車站大廳。我沒時間看錶,只瞄了一眼大廳的鐘,跟金寶喊道:只剩兩分鐘了。這孩子也奇,回答的不是「媽媽我跑不動了」,而是「太好了,我們還有一百二十秒!」。接著繼續跑向乙區月台。

我從小就一直逃避體育課。合唱團/練演講/司儀彩排,能夠名正言順的能翹就翹,體適能大概比八十歲的老婆婆還差,跑到這裡我已經快要喘不過氣來了很想放棄,還怕兒子到時失望跟他先打預防針說:沒追上也沒關係大不了坐下一班。金寶卻非常堅持,一直跟我說:我們就快到了,你看就在那裡了(遠目)。

身為大人的我好像也不能就這麼沒努力過就放棄。兩手撐在推車上,盲目的推著兩隻腳前進。通過查票口喘氣的問查票員:到布城哪個月台?接著馬上衝向十七月台。金寶還提醒我:媽,趕快最近一節車廂先上。我趕緊先送金寶上車接著趕把推車也推上,五秒鐘後,車就發動了。

火車一開,我摟著金寶笑得合不攏嘴「我不敢相信我們真的追上火車了。」「對啊我有幫你對不對?我一直幫你加油打氣。」

我眼眶紅了五秒。

曾幾何時,那個讓我半夜坐在沙發垂淚擔心不已的小寶寶,已經成長茁壯變成可以照顧媽媽的男孩了?

我回想起他不到三歲的稚齡坐在床沿花了半個小時就是要自己把鈕扣扣上;組火車軌道拼拼圖死不肯讓別人幫忙喊著all by myself;想起他不知多少回完全不管時間緊急很白目的說「如果我們沒搭上這班車坐另外那班車要在哪裡換車?」;想起好幾次不管我怎麼說他都要堅持自己的作法才是對的然後最後得意洋洋的跟我說「我早就跟你這樣說過了」。

原來都是一體兩面。

希望這個孩子,永遠會這麼堅持也這麼有勇氣的,追求自己的夢想。


mummysa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前前後後大概聽說過幾個朋友打算去美國生小孩。

我不住美國,也不清楚當美國人的福利,只是生過小孩的我會忍不住想問:那當爸爸的要一起去待產嗎?

不。台灣的育兒福利連媽媽的都給的很吝嗇,更不用說是爸爸了?陪產假有幾天?再多也不夠提前幾個月過去一起待產吧。

那你知道新生兒剛生出來連哭都不知道哭什麼的困擾?寄人籬下舉目無親baby blue無處發洩的無奈?帶著新生兒上飛機的膽顫心驚?孩子出生時爸爸會剛好在嗎?不不不不不,當媽媽不用這麼累的。

曾聽說,新生兒剛出生時都會像父親居多,因為在母體內孕育茁壯當母親的不會懷疑是不是自己的親生小孩,但是父親就不一定了,所以造物主很神奇的讓嬰兒長的像父親多些。歷經九月,就算不會當媽媽,跟嬰兒也有一定程度的連結了,畢竟,半夜被踢醒睡不著叫覺,三不五時得跑廁所晨吐,心戰喊話總是有的。當父親的,恐怕則是孩子嚎咷大聲的第一哭才有真真實實確切的感受。

但是在這樣最難忘頭幾天徹底大失眠的過程裡把父親排除在外(不管是故意還是無奈),等到當媽媽的已經順利上手換尿布餵奶哄睡等雜事,老實說,我不知道這位爸爸除了賺錢養家還有沒有機會用上其他的角色?

新手媽媽十之八九都是神經兮兮的瘋女人,守護孩子滴手不漏。爸爸剛接手時大概難免一片尿布包了十分鐘以為自己在折origami,哄睡時會跟你說「我看他眼睛圓滾滾的明明不累的樣子,是說他為什麼一直揉耳朵?」。兒歌唱不出半條,只會把孩子放到電視機前一起娛樂。

如果一起開始,大家都有很陡的學習曲線就算了,畢竟還可以互相漏氣中求進步;但是假如當媽媽的就先開跑了,一路領先,當爸爸的真的很難追上,最後乾脆自暴自棄,從此以後育兒大小事吃喝拉撒睡就直接變成母親的工作。觀察過,如果生的是男孩將來還有補救的機會,畢竟踢足球打少棒感覺比較是父子間的活動;如果生的是女兒,幾乎就完全變成是媽媽一手主導所有的活動,爸爸常常只是陪行的路人甲。

當然沒什麼不好。媽寶站上很多表面抱怨實際上是很得意孩子只黏他們的母親群,只是我不覺得朋友們想要的是這樣的育兒生活。現代社會對婦女並不公平,畢竟大家聽到的多是批評媽媽的不是,很少批評是爸爸的錯的。這些朋友都有一份光鮮亮麗的工作,薪水不會少甚至比先生們的更高,沒有道理要把育兒這件工作一肩挑,更何況,去美國生小孩也很少會是女方一個人的決定。我自己以為,親密正向的家庭關係才是孩子發展的基石,否則再怎樣良好的生活環境恐怕也是惘然。

不要把良好親子關係的關鍵期活生生的葬送了。

讓父子/女從頭就開始搏感情,讓先生第一手嚐到育兒工作的辛勞,讓先生成為自己育兒路上可以商量的夥伴,就從生產的那一刻開始!要遠征異國生產,那請把準爸爸也一起運去分享喜悅吧!





mummysa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暑假到了。

暑假一到,幾乎全球各地母親心中都在叫苦。這麼多天是要怎麼消磨?

從前從來不覺得放假有啥不好。早上睡到自然醒不用突然驚醒跳起來擔心小孩上學遲到,家中有位captain slow事情可以慢慢來不用催心情就很好什麼事情都好配合,小的午睡一睡睡三小時,大的就算吃中飯一小時,陪他優質時間一小時,我都還剩下一小時可以午睡。八點起床七點小孩睡覺我就下班,怎麼想都是利多。

不過今年不一樣。

一來是小的不需要睡這麼久了,偶爾累了推車睡一下就好。城裡地方政府誠意很夠,大小不同的活動幾乎天天都有。家有兩名小男孩,出去跑跳也是應該的,常常一跑就是一整天。

只是出去一整天不是準備好備份衣服水壺OK绷消毒紙巾就好。省錢主婦得順便把午餐準備好,有片野餐巾草地公園就可以野餐。回家不知道幾點不曉得來不來得及煮晚餐所以前一晚就要把晚食材準備好(註),功夫一點的花時間的還根本就得先煮好,回家熱了就可以吃。冰櫃裡一盒盒的自製義大利麵醬奶油瓜濃湯水餃等,是偶爾想休息的良伴。

因為出去一整天,我的午睡沒了;因為要前置作業,晚上就寢時間延後了。我一向重眠,累了沒體力沒耐心,小孩的行為就像連鎖反應也跟著出狀況。六歲一向很有主見的金寶每句話聽起來都像在挑戰我,三歲的休一大概是睡少了不如之前穩定,從前還願意當跟屁蟲的現在也會大聲的反抗金寶或者不照著做,於是大的吼小的小的就大哭的劇情不斷上演。

好累。累到很想一走了之。媽媽也是需要放假的行業啊,我心中吶喊。

別的行業還有薪水來證明自己的辛勞苦勞,當媽媽什麼都沒有,最多的時間是在質疑自己究竟做得對不對?到底是哪裡做錯了小孩才會長成這樣?

多虧先生體諒,下了班後就接手打理。多了點幽默感的他不跟孩子硬碰硬,很多事情都有轉圜的空間,咆嘯也就少了。休息過後的我也在反省:自己究竟是在堅持什麼呢?是要孩子絕對的服從權威嗎?覺得他們是在挑戰我?還是相信他們真的就是不善外交辭令天真又白目的小孩?真的就是只想搞清楚事情的規律與道理?

許多的問號在好好睡了一晚後暫時的消失(不代表就無影無蹤)。多一點信任孩子的愛與耐心傾聽他們的聲音,緊繃的關係的確和緩不少,雖然還是偶爾得「大聲」提醒他們「該刷牙了」「該整理玩具了」,起碼不會憂鬱到坐在樓梯間掉眼淚。

那個週五夜裡,我呈上假條。

隔天睡到八點多醒,陪著先生孩子吃完早餐就去搭火車跟一群女友逛街吃飯。還不忘叮嚀小孩:媽媽不是傭人,麻煩回到家時不要讓我看到被搶匪搶過的現場。這麼一叮囑還真是有用,回家時路上一通電話通知他們媽媽要回來了,家中三個男生馬上有如女皇架到似的四頭亂竄整理房子。檢查完後滿意的給了孩子們傳說中的「禮物」:一人一盒拼圖,兩人各佔一角安靜的玩,我還有時間翹腳喝茶休息。回到家看到孩子們特別的可愛,只有先生累慘了在一旁喘息。

暑假過了大半,希望接下來的時間一切風平浪靜。





(註)有回金寶去café,抱怨很久餐點還沒上(不過十分鐘)。這孩子不知道他多幸運,媽媽天天都提早計畫,十分鐘就可以上菜吃飯從來不用讓他等的。


mummysa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洗碗

主婦恩物洗碗機休工。好像是廚房整修時管線沒裝好,先生上下樓時發現樓下的屋頂有攤水漬,於是大刀闊斧的分解開來查看。

這麼幾年下來已經習慣有人DIY時總不會是馬上就好的。

於是洗碗槽拿出來,每天照著三餐洗完整槽的碗盤,暫時在一個空想的狀態。連著五天,好像每回都可以得到十五分鐘的充電,說起來不是一件壞事。然後想到婆婆的廚房,洗碗槽就在窗戶前,面對的是一片綠草樹蔭,如果再加上個電台四,其實主婦生活真的可以很愜意的。

難得的一個禮拜內就把東西修好,我開始把碗盤疊進洗碗機裡突然悵然所失。





最喜歡

跟兒子聊天聊到最喜歡媽媽的一件事情。

兒子說我最喜歡的一件事就是你把我生出來啊。

也是。除了那接近一天不斷的小疼大痛把這孩子生出來,其實,也沒什麼好記功嘉獎的了。

不過是當個地球人的本分,好好的把這星球的規則講給這外星人聽,至於他的未來,也只是他自己的個人造化。

當父母的,想通了這點,什麼事情都容易了些。






誰是胖小豬

先生給小兒子洗澡,濕淋淋的身子得用大毛巾擦乾。邊擦邊問,誰是胖小豬啊?

小兒子大笑搖頭說,不是我。接著手指一比指向我:是媽媽。

媽媽是胖小豬很好啊。抱起來不會撞到骨頭。我已經有兩個瘦皮猴小子了,如果沒這點肉,大概每回擁抱都要把骨頭撞散了。


mummysa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家的孩子剛放學時總是有特別難搞的傾向?

明明前一秒還跑來跑去的,回到家的那一霎那全身癱軟。鞋襪明明平時都可以自己處理的,坐在地上喊著說媽媽我好累。一點點不順心馬上發飆氣沖沖的往樓上走去房間一關就是個把小時。

以前都會好生氣,尤其大熱天來回奔波學校接送時。兩個心情都不好更是兩頭對上爭執不下。這一年多,我已經慢慢習慣就指正他的態度請他稍微收斂一下,有幾回看他真的累了就幫他脫鞋襪拿水,雖然平日這些事情我是不可能幫他做的。

忘記是哪時,應該是先生在外奔波一整天回家心情不大好時吧。才突然想到:是啊,大人在外頭緊繃了一整天回家才能真正抒發。孩子恐怕也是如此。

常常聽到很多家長座談會後,家長不可置信的問老師說:你說的真的是我家的小孩?但是他在家裡不是這樣的啊?他明明在家裡超沒禮貌東西亂丟,怎麼到學校這麼規矩?一般說來,孩子都是有榮譽感的會向善的,沒人會故意搗蛋讓自己跌股。孩子在學校努力的克制自己原始的欲望,想拿的東西沒有直接搶來,努力的坐在課堂裡各把小時雖然外面風和日麗適合跑來跑去,更別說下課時間跟同學們遊戲間不斷的談判協調。這樣一天下來,也難怪回到家的孩子筋疲力竭。

人都有累了情續不好的時候。幸福的孩子們有安全溫暖的家當堡壘,他們不管如何發洩爸媽都會包容。偶爾會教訓幾聲,但也就是如此了,我們不會把這孩子與頑劣畫上等號。

但是不是每個孩子都這麼幸運。



有些孩子父母正在鬧離婚,有些孩子父母可能正在坐牢服刑,有些孩子可能父母長期酗酒吸毒根本沒有清醒的時候,有些孩子可能父母長期生病還靠孩子支撐起一家的基本運作。對沒有安全安定家庭環境的孩子來說,學校,是最後的避風港。

學校裡有正常的作息,有安全的環境,有基本的衛生設備。當然,應該也是他們最能放心放肆重新當孩子的地方。

他們或許言詞總是挑釁,因為他們不相信你是真的愛他,總要一再挑戰直到你抱著他嚴肅的告訴她還有其他表達不安的方式你會幫助他學會;他們或許特別膽小,總是站在隊伍的最後方,一直等到你給他個關愛的眼神才偷偷笑一笑然後抓抓頭髮趕快別過頭去;他們或許總是在遊戲間撐老大,害怕在一片混亂中沒有任何人聽到他的呼喊,總算好不容易有的主控權一不小心就沒了…

總是對那些宣稱「沒辦法,他們家裡就是這樣」然後就一拍兩散的師者特別感冒。說起來,家庭環境良好的孩子沒有學校也能好好的學習成長。為什麼國小國中是義務教育?我自己以為,就是要讓那些家庭功能喪失的孩子也能有成長學習的機會啊。

所以當我聽到一個老師很耐心的對待一個言語偏激的孩子還能夠很溫暖的解釋給不清楚狀況的人說「他最近家裏有一些事情辛苦他了」真的是差一點眼淚就掉出來了。我不知道這孩子將來會如何,但是在六歲這樣的稚齡,能夠有個包容他體諒(並不是溺愛)他的大人,或許是個人生的轉機。


mummysa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