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前後後大概聽說過幾個朋友打算去美國生小孩。

我不住美國,也不清楚當美國人的福利,只是生過小孩的我會忍不住想問:那當爸爸的要一起去待產嗎?

不。台灣的育兒福利連媽媽的都給的很吝嗇,更不用說是爸爸了?陪產假有幾天?再多也不夠提前幾個月過去一起待產吧。

那你知道新生兒剛生出來連哭都不知道哭什麼的困擾?寄人籬下舉目無親baby blue無處發洩的無奈?帶著新生兒上飛機的膽顫心驚?孩子出生時爸爸會剛好在嗎?不不不不不,當媽媽不用這麼累的。

曾聽說,新生兒剛出生時都會像父親居多,因為在母體內孕育茁壯當母親的不會懷疑是不是自己的親生小孩,但是父親就不一定了,所以造物主很神奇的讓嬰兒長的像父親多些。歷經九月,就算不會當媽媽,跟嬰兒也有一定程度的連結了,畢竟,半夜被踢醒睡不著叫覺,三不五時得跑廁所晨吐,心戰喊話總是有的。當父親的,恐怕則是孩子嚎咷大聲的第一哭才有真真實實確切的感受。

但是在這樣最難忘頭幾天徹底大失眠的過程裡把父親排除在外(不管是故意還是無奈),等到當媽媽的已經順利上手換尿布餵奶哄睡等雜事,老實說,我不知道這位爸爸除了賺錢養家還有沒有機會用上其他的角色?

新手媽媽十之八九都是神經兮兮的瘋女人,守護孩子滴手不漏。爸爸剛接手時大概難免一片尿布包了十分鐘以為自己在折origami,哄睡時會跟你說「我看他眼睛圓滾滾的明明不累的樣子,是說他為什麼一直揉耳朵?」。兒歌唱不出半條,只會把孩子放到電視機前一起娛樂。

如果一起開始,大家都有很陡的學習曲線就算了,畢竟還可以互相漏氣中求進步;但是假如當媽媽的就先開跑了,一路領先,當爸爸的真的很難追上,最後乾脆自暴自棄,從此以後育兒大小事吃喝拉撒睡就直接變成母親的工作。觀察過,如果生的是男孩將來還有補救的機會,畢竟踢足球打少棒感覺比較是父子間的活動;如果生的是女兒,幾乎就完全變成是媽媽一手主導所有的活動,爸爸常常只是陪行的路人甲。

當然沒什麼不好。媽寶站上很多表面抱怨實際上是很得意孩子只黏他們的母親群,只是我不覺得朋友們想要的是這樣的育兒生活。現代社會對婦女並不公平,畢竟大家聽到的多是批評媽媽的不是,很少批評是爸爸的錯的。這些朋友都有一份光鮮亮麗的工作,薪水不會少甚至比先生們的更高,沒有道理要把育兒這件工作一肩挑,更何況,去美國生小孩也很少會是女方一個人的決定。我自己以為,親密正向的家庭關係才是孩子發展的基石,否則再怎樣良好的生活環境恐怕也是惘然。

不要把良好親子關係的關鍵期活生生的葬送了。

讓父子/女從頭就開始搏感情,讓先生第一手嚐到育兒工作的辛勞,讓先生成為自己育兒路上可以商量的夥伴,就從生產的那一刻開始!要遠征異國生產,那請把準爸爸也一起運去分享喜悅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ummysa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